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万万没想到,江苏竟然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
疫情当前,全国驰援武汉,一省包一市。各地多以省份医疗队的名义前往湖北,而江苏各地市都组织了自己的医疗队—— “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无锡市驰援湖北医疗队”、“扬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盐城市援助湖北医疗队”……
有个江苏的段子说:
直到疫情结束,湖北人民可能仍不知道江苏到底派出了多少医疗队……没关系,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江苏省内有13个地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医疗队。正因为这一点,江苏获得了“散装江苏”的称号。
显然,“散装”不等于“内斗”,亦非“各自为政”,这恰恰说明江苏每个城市都有单兵作战的能力,每个城市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
这背后,正是江苏的与众不同之处。
01
江苏区域经济有多均衡?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是广东,但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江苏则更胜于广东。
江苏只有13个地市,2019年GDP全部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城市跻身百强的省份。
论万亿GDP城市,目前全国只有17个,江苏省内有苏州、南京、无锡三地入围,而作为后备军的南通,与万亿GDP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
从人均GDP来看,江苏仅次于身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不仅超过浙江,而且超过广东。
不仅如此,在全国百强县排行中,江苏有25个城市入围,占了榜单的四分之一强。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更是垄断前五名。
再看医疗实力,江苏拥有68家三甲医院(2017年数据),在岗执业医师19.39万人,在岗护士26万人,医院总床位38.79万张,位居各大省份前列。
这其中,有6家跻身中国内地综合医院百强: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南京鼓楼医院(34)、东部战区总医院(39)、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5)、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8)。
这是江苏实力的见证,也是当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见证。
02
广东VS江苏VS山东
事实上,过去30年的历程,更能看出江苏的发展速度。
在2008年之前,江苏与山东的GDP几乎不相上下。但从2010年代开始,江苏开始拉大与山东的差距,并逐渐缩小与广东的差距,坐实中国经济第二大省之位。
2019年各省市的GDP已发布,广东以10.7万亿的总规模继续领跑全国,而江苏以9.96万亿位居第二,离10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山东由于经济普查和挤水分的因素,滑落到7.1万亿(18年初核是7.6万亿),三地的差距越来越大。(参阅《GDP首破10万亿!中国经济第一省,再无悬念》)
当然,需要正视的一点是,广东早在2008年之后就率先进行了“腾笼换鸟”,高新产业相对突出。
江苏虽然发展均衡,但支柱产业多为传统产业,无论是冶金还是化工,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03
谁是中心城市?
江苏发展均衡,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没有中心城市。
众所周知,在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都是省内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的中心城市。但在江苏,各地市区域经济悬殊不算过于巨大,无论是作为省会的南京,还是GDP最多的苏州,都难称得上中心城市。
从首位度来看,南京的省会首位度(省会GDP/全省GDP)位居全国倒数第二名,仅次于济南。
正因为这一点,早在2018年年底,南京、济南、沈阳等城市就被巡视组点名,原因极其相似: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
南京为此也提出打造“强省会”的目标。不过,在目前的发展格局下,想要打造“强省会”,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苏州,虽然GDP接近2万亿,光环效应十分突出,但也不是中心城市。
但从行政级别上看,苏州仍旧是普通地级市,既非副省级城市,也非计划单列市,在长三角范围内则从属于上海大都市圈,难以成为江苏事实上的核心龙头。
而在苏北地区,徐州虽然已经提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但淮海经济区地跨多省市,省际之间的协调本身比省内更难,徐州在苏北地区的影响力同样受限。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江苏的地理环境有关,但重要的在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分野。
04
镇淮扬:南京都市圈
南京、镇江、淮安、扬州,从属于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相当特殊,这是一个跨越两个省份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的城市不仅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淮安、扬州,还将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四个城市纳入“势力范围”。
从地理上看,安徽这四个城市,与南京的距离近过所在省份的省会合肥。不仅如此,南京与马鞍山、滁州的高铁最短运行时间只有20分钟,到芜湖也仅有半个多小时,而南京的地铁正在于安徽马鞍山等地连通,交通通达性明显超过合肥。
这就从侧重坐实了南京的“徽京”之名。
可以说;南京虽然不是江苏的强省会,但可以称得上苏皖两地的重要中心城市,与合肥都市圈存在较大的重合之处,两地的竞合关系更甚于南京与苏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官宣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可以说,这相当于默许了南京向安徽腹地的纵深,默许了南京都市圈扩大在省外的“势力范围”。
05
苏锡常、南通:上海大都市圈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则从属于上海大都市圈。
众所周知,上海是长三角唯一的核心龙头。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基于产业协同发展,向上海靠拢,无疑都是务实之举。
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中,上海的定位再次获得提升。
无论是“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还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说明了上海的关键所在。(参阅《中国最大城市群来了,这些地方被委以重任!》)
可见,上海向江苏、浙江腹地的纵深,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与上海协同发展,也是江苏临沪城市的最可行选择。
目前,上海的辐射效应已经显现。
上海地铁将与苏州多条地铁无缝对接,而上海第三机场或将选址江苏南通。至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则位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未来或将统筹使用上海021区号,且可统筹120服务和110服务。
这正是江苏临沪城市的机遇所在。
06
谁能带动淮海经济区?
再来看苏北地区。
虽然整个江苏省13地市都位列长三角,但只有南京、苏州、无锡等9个城市位列核心区,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不在其列。
这其中,淮安尚有南京都市圈的概念,而徐州、宿迁、连云港则从属于淮海经济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
以淮河流域作为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区域过大,涉及省份过多,协调发展不易,中心城市难以确立。
且不说江苏徐州和山东济宁都提出打造中心城市的想法,只看淮海经济区地跨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就知道省际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多难。
虽然徐州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规划定位,都有成为中心城市的潜力。
但徐州毕竟不是万亿GDP城市,也不是强有力的区域龙头,想要真正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必然存在着较大阻碍。
可以说,江苏之所以给人“散装”的印象,正在于各地的经济实力都不弱,且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都市圈,彼此竞争合作,共同进步,从而成为中国省域经济相对独特的存在。
编辑者: 国民经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