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用户注册
×
找回密码
×
资料图为福建省龙岩市区一处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有人担忧,越来越多城市改变对房地产业的“严控”态度,是否意味着中国开始重回“刺激房地产以拉动经济”的老路?
这一担忧为时尚早。将目前各地出台的阶段性纾困政策与刺激房地产划等号,显然不妥。
目前各地已出台政策相对克制,重点集中在允许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减少交付违约等方面,而真正对房地产需求影响较大的“限购”、“限贷”、房贷利率等核心调控政策则鲜有涉及。
如:上海市规定,受疫情影响,未能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缴付土地价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为违约行为,不计滞纳金和违约金,受让人可以向出让人申请延期缴付或分期缴付等。
无锡市规定,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困难减免等。
南昌市允许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延期开竣工以及调整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比例等。
从政策力度来说,这些政策多为阶段性政策,仅在因城施策的框架下进行小幅调整,并没有突破“房住不炒”的红线。
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1月末以来,中国逾千家售楼处关闭、施工现场关停,多数房企自鼠年春节以来销售“颗粒无收”。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4城在春节假期周(除夕至正月初六)零成交、较疫情暴发前一周环比跌93%,随后一周扩大至27城零成交。销售“零回款”,加之2020年是房地产企业债务到期的高峰,房企流动性风险陡升。
全联房地产商会指出,房地产行业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若地产行业出现动荡,上下游产业链也势必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因此,稳定住房地产行业秩序至关重要。
于是,多地小幅调整政策以对冲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但大面积的政策松动并没有出现。
从中央会议决定中也可以看出,提振楼市并非当前政策关注重点。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时,会议提到的关键词包括:减税降费、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就业优先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稳定外需等。
可见,这些才是现阶段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任务或方向,而并非刺激楼市。
不少人仍对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之后的楼市“爆发式增长”记忆犹新。但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的经济环境、楼市发展阶段已经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之时截然不同,危机过后的市场反应也不可简单类比。
彼时,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规模比较小,增长比较快。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已达到2003年市场规模的5.1倍,销售金额更在当年的20倍以上。如今,房地产市场规模继续大幅增长的动力已减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目前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净贡献已由正转负,高房价已对整体住户部门的消费和生计形成“挤出”,房地产过度发展已经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并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地产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风险源。
倪鹏飞认为,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刚刚取得初步效果。如果通过对房地产实施刺激政策,不但不能对冲经济下行,还会使以上问题再转向恶化。
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房住不炒”的楼市调控主基调。业内认为,即便地方政府因城施策,适当放松部分政策,帮助房地产市场恢复元气,但这一“红线”仍然是不可突破的,“炒房”依然是政策严控的对象。(完)
编辑者: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